“孩子把心理老師畫進作文里,說那是‘會發光的樹洞’。”建湖縣匯杰初級中學的家長座談會上,一位母親眼含熱淚的分享,讓在場眾人動容。近年來,建湖縣人大常委會以群眾關切為履職起點,創新運用聯合工作法,織密青少年心理健康防護網,讓陽光照亮每個孩子的幸福成長之路。
織網問需:將呼聲變“施工圖”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藏在課堂的沉默里、家庭的爭吵中,更藏在家長無數個深夜的輾轉難眠中。”縣人大代表張瑞蘭在調研報告中寫道。為精準捕捉“成長的煩惱”,建湖縣人大常委會多次組織代表深入學校、社區,與師生、家長面對面交流,收集到“心理輔導師資短缺”“課后服務形式單一”等多條建議。
代表們將“問題清單”轉化為“履職清單”,連續四年有60多名代表持續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的建議》《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的建議》等10多件高質量建議。縣人大高度重視,每年作為重點建議進行督辦。縣教育局應聲而動,在全縣建立“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在各學校設置獨立的心理健康輔導室,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136名,實現“一校一心理導師”全覆蓋。“現在每周都能和心理老師‘樹洞聊天’,煩惱有人聽,壓力有人懂。”秀夫初中學生小李說。

破網解難:給成長卸“重包袱”
“作業寫到凌晨、補課班連軸轉,孩子眼神都變呆滯了。”曾有家長向人大代表反映。2021年“雙減”政策落地后,建湖縣人大迅速啟動專項調研,組建由教育專家、家長代表、人大代表組成的督查組,每年對全縣中小學開展“地毯式”檢查。督查發現,部分學校存在“作業量隱形反彈”“課后服務走形式”等問題。
對此,縣人大常委會召開專題協商會,陸續向政府部門交辦“優化課程設置”“規范校外培訓”等15條建議,并連續三年開展“雙減”落實情況滿意度測評。如今,全縣中小學作業時長平均縮減40%,課后服務覆蓋率達100%,還推出“非遺手工課”“心理團輔活動”等特色項目,讓校園成為孩子們的“快樂驛站”。

聯網聚能:讓關愛成“最大圓”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會“搭把手”。建湖縣人大牽頭構建“1+1+N”協同機制——以人大教科文衛委為“1”核,聯合教育部門為“1”主力,聯動總工會、衛健委、婦聯等部門為“N”支撐,攜手畫出最大同心圓。
縣人大聯合縣總工會先后邀請全國知名心理專家周紅、夏春娣、薛艷等來湖開展“專家講座進校園”系列活動,惠及師生1.2萬人次;縣婦聯打造“魯藝精神潤童心”“最美家風進課堂”等品牌活動,讓紅色教育與心理疏導同頻共振;縣衛健委聯合學校建立“醫教結合”綠色通道,對重點關注學生提供免費心理咨詢和診療服務。“以前覺得心理問題是‘小事’,現在全社會都在教我們如何科學陪伴孩子。”家長王女士參加完“家庭心理課堂”后說。

固網護航:為心靈設“安全閥”
“早發現、早干預,才能把心理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縣人大推動建立“關愛幫扶、預警防范、臨考疏導”三級機制,織就一張細密的“防護網”。
全縣組建200余人參加的“心理護航志愿者聯盟”,每周走進校園開展“一對一”談心;組織18名專業人士成立心理專家庫,每月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行宣講;構建“朋輩—班級—年級—學校”四級“吹哨”預警機制,班主任通過“成長觀察日記”實時記錄學生情緒變化;中高考前夕,縣人大推動各校集中開展“減壓賦能工作坊”,邀請專業心理專家開展考前心理輔導,組織家長簽訂《合理期望承諾書》,讓“考試焦慮癥”得到切實緩解。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場‘持久戰’,人大監督必須‘在線在崗’。”建湖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胡銘表示。近年來,常委會始終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擺在重要位置,從“代表建議”到“民生工程”,從“單一部門行動”到“全社會協同”,建湖縣人大用一項項務實行動持續書寫守護青少年心靈成長的溫暖答卷。正如匯杰中學走廊里那句標語:“你的心情,有人在意;你的成長,有人護航。”這,正是人大監督最動人的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