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以社交溝通障礙、行為重復刻板等為主要特征,像離群的星星般獨自閃耀。如何讓這些孩子獲得更多關愛?這需要政府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9月16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寶娟率調研組在南京調研孤獨癥兒童關愛服務工作。
調研組先后前往南京明心兒童益智教育培訓中心、秦淮區特殊教育學校、方舟啟智中心、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了解大齡孤獨癥人群托養就業、篩查評估治療康復情況,并召開座談會,圍繞當前孤獨癥兒童服務體系的短板與存在問題,聽取省腦科醫院、南師大教育學專家及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意見建議。
![]()
調研組充分肯定南京市在孤獨癥兒童早期篩查、康復救助、教育支持、托養就業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調研組指出,孤獨癥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關系到每一個孤獨癥家庭的“急難愁盼”。要全面落實《江蘇省孤獨癥人群全程關愛服務實施方案》,構建全周期政策保障體系,做到“應查盡查”“分類施策”“應助盡助”;注重科研能力提升,完善康復支持網絡,優化定點康復機構合理布局和服務質效;落實“家校社”責任,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推動孤獨癥兒童關愛服務高質量發展。
省人大機關,省殘聯、教育廳、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調研和座談,南京市人大等有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
省殘聯有關負責人在座談會上建議,著力提供支持服務,會同民政、人社、醫保等部門重點做好“四個鏈接”。鏈接政策資源,落實孤獨癥門診特殊病報銷,推動將孤獨癥納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鏈接就業資源,為大齡孤獨癥提供職業指導和適應性培訓,鼓勵企業提供崗位并給予稅收優惠;鏈接慈善資源,探索開展“慈善+保險+信托+托養”服務模式;鏈接志愿資源,推動家長自助組織聯合志愿者開展結對幫扶,重點排查監護缺失家庭,主動為其提供托養和臨時救助。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建議,加大對孤獨癥問題的宣教力度,加強孤獨癥兒童教育研究和教師專業培訓。同時,支持AI等數智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力量,聚焦孤獨癥兒童教育康復的實際需求,積極探索AI技術在個性化教學、情緒行為分析、社交溝通訓練等場景的應用,推動成熟產品進入課堂,以科技創新助力孤獨癥教育質量提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